充分的經濟性

  一般來說,建築土樓所需的材料是以黃土與杉木為主。而恰巧在福建、廣東、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,這兩項主要材料產量是相當豐沛的。就黃土而言;主要是山坡上的土不會去破壞耕種的土。舊的樓如果要重新建構的話則牆土還可以重覆使用,據說還可以用於農作物肥料使用,不會像現代的建築一樣,舊了就會產生大量不可再使用的建築垃圾。 整體而言土樓的施工技術難度不高,利用簡單的工具其他的就是人力的操作了。一般選擇建樓的時間會安排在乾燥少雨的冬季,這時正是農閒的時候,親族的人可參與建樓的工程,這樣也大大的降低建築的費用。


良好的堅固性

  土樓的外牆相當的高大,而且很厚實。一般外牆約厚一公尺以上,在漳州市華安縣的二宜樓底層的外牆竟厚達2.5公尺。很多土樓的外牆是用三合土夯實而成,相當的堅固,用傳統的槍砲武器轟垮相當不容易。土樓外牆的牆腳是用大卵石堆砌而成。為了防止牆腳被挖開,堆砌的時候刻意將卵石的大頭朝內,小頭朝外的方式擺放砌築,上面加上厚實的土牆後,會使牆腳異常的堅固。

奇妙的物理性

  福建土樓的牆體厚度達1.5公尺,有的更厚達2.5公尺,因此大熱天的時後可以防止熱氣進入,冬天又可以抵禦寒風,整個土樓形成一個冬暖夏涼的空調機。有一個特色是其他牆面望之項背的,在閩、粵地區氣候往往有時晴時雨的情況發生,室外乾溼度就會變化很大,這時候夯土牆的特色就表現出來了,環境太乾的時候,夯土牆能釋放水份;環境太溼的時候,夯土牆能吸收水份,這樣的調節作用對於居住在裡面的居民來說是對建康有益的。

突出的防禦性

  中國閩粵山區自唐、宋以來就經常有盜匪與野獸出沒,在閩南龍岩、漳州地區的客家祖先,大多於宋末元初自寧化、上杭遷來,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社會環境,以及同脈血緣聚集而居的型態,促使這些同脈同緣的宗族修建防範嚴密的大型住宅。也因為如此方、圓土樓一直延續發展,保留至今。

  福建土樓的形式從方樓、圓樓到五鳳樓,防衛性一直逐步的提升。 以方樓、圓樓而言;樓的外牆是用土牆圍合而成,外牆高又大,其中最高的有五層高,土牆可以高達15、16公尺。底層廚房對外不開窗戶,二樓儲存榖物的地方也不開窗戶,三樓以上的臥房只開小窗戶,一般未使用的房間暫不開窗。大多數的土樓只留一個對外的大門出口(大一點的土樓有留一、二個邊門),這樣對外的洞口可以減到最少。

  以五鳳樓而言;防禦性最強的是有三、四樓高的主樓,常稱呼為「後堂」(所謂三堂兩橫最高的後堂),五鳳樓厚實的土牆周圍只設一個大門,非常的嚴密,後堂是最佳的至高點可以監看所有的狀況。
土樓另一個防禦的特色就是在高聳的牆上,還廣設槍眼做積極的防禦。一般性的槍眼外部開口都很小,高度大約有20公分,寬度大約6~7公分左右;特殊的是內部的開口較大,呈現倒喇叭形,便於對外射擊。

  由於客家人遷到閩南與當地的少數民族混合居住,基於文化與生活習性的差異摩擦與衝突的情事發生在所難免。基因於此,從防衛的戰略上看,方形土樓的建築因為有四個角落存在,防守上會有『盲區』的情況產生。圓形土樓因為整體是圓形的建築結構,在防守上具有寬廣的戰略視野,整體的作戰指揮能力很強少了「盲區」易於防備。


獨特的藝術性

  土樓除了實用與防禦的性質外,也有美學的藝術內涵。田螺坑土樓群就運用了方樓與圓樓的特色,由高處向下看好像是[四菜一湯]+筷架。洪坑土樓群的奎聚樓就像是土樓的[布達拉宮]一樣的狀闊與美麗。五鳳樓的建築美學也因為延著中軸線的下堂、中堂、上堂拾級而蓋,做為主體的上堂居支配地位,兩邊又有對稱的橫房在其左右,錯落有緻形成極工整的秩序構圖。五鳳樓一般都選擇座落在山腳下興建,就更突顯出五鳳樓的對稱與宏偉。 圓樓的藝術價值是土樓的建築藝術中最高的,在崇山峻嶺與深溝谷豁之中,圓樓以渾然一體的形態出現,極具紀念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