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古鎮

唐代城堡村 福建第一古街與明清建築群

-Elliot yeah/《旅行白日夢》

標籤:

#閩北秘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23

唐代形成的古鎮,數朝的榮景依稀可見,青石街巷裡的中國最早書院《和平書院》、黃何李廖等家族的廟觀祠堂、數百棟明清豪宅仍住著後人,青磚琉瓦、雕龍畫棟,並未因歲月而頹圮...

 千人集市的盛況不再,走進世界罕見的城堡村內,差不多是趕上別人家吃飯的節奏。地方媽媽婆婆阿姨正準備菜色,陳列自家最有名的豆腐,擺在主街上自己吃也兼賣給好奇的訪客。 

「和平古鎮」是中原漢人遷入福建的最早據點之一,過去從邵武地區出武夷山貿易,都會經過此處,位置偏遠卻文化興盛,是福建最具特色的歷史古鎮。

舊稱“禾坪”,意謂地勢平坦盛產糧食的寶地,幾個龐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,歷經數代黃金歲月達千年之久。

到訪古鎮的遊客,十個有八個是被和平古鎮造型鮮明的城堡大門吸引而來。


東西南北的四個主城門用石牆圍繞串聯,門上分別建造「譙樓」瞭望預警。

 

 

進入城門,沿著青石走在貫穿南北的主街道,過去這裡是武夷山裡最熱鬧的集市,又被稱作「舊市街」。

舊市街兩旁均是福建罕見的老房子,保存良好的前店後院磚木結構。多數的店面已經關閉,斑駁殘破的門上,看不出古鎮曾有的繁華。

 

 

街上冷清幾乎是鎮上的居民,加上我們就是僅僅的人煙。 想像古時候趕集的盛況,循著交錯縱橫的小巷走進,試圖找出歷史的蛛絲馬跡...

 

穿行高屋窄巷內,兩旁磚造全是宗族豪門的古民居。曾經這裡出現過2位宰相、7個兵部尚書、251名進士,歷代都有任官一到七品不等。

唐代滅亡時,黃姓先祖─黃峭返鄉開創私人辦學的第一所學堂「和平書院」,讓邵武地方文風鼎盛,各宗族透過科舉獲得仕途上的成功。大夫第是清朝高官府宅的通稱,三大家族各據一方,擁有超過600坪的大夫第。

李氏大夫第一門出了九位大夫,在我們沒有走到的東側另有李氏古宅及進士巷。



黃氏大夫第占地最廣,是南方黃姓的起源也是和平最悠久的家族。擁有私人花園跟戲台。走進主街就會見到,規模橫跨主街東西兩側。


廖氏是晚清最興盛的家族,三代出了四位大夫,亦官亦儒亦商。古鎮西面的大夫第最值得一看,另建兩層廊樓書房,瓜柱花窗、柏樹穿堂、栩栩如生的人物穿插牆邊樑上。



可惜大夫第及和平書院屬於家族管理的遺產,需要導遊另外購票。
我們作罷從廖氏大夫第繞過,走向西側的成排古厝。

 

原本的西門跟城牆已經不在,城西邊陲的房子被改建成咖啡廳、民宿、茶館,正對著原本城外的莊稼。
 


魚鴨稻苗的農田風光,與舊市街上呈現兩種不同的純樸味道。
 

仳鄰的還有前面提到的《和平書院》,是中國最早創辦的書院之一。

 


和平錢莊,錢莊外的四口水井功能不同,作為洗滌、洗菜、洗衣及飲用。

 
從城西的巷道走回「舊市街」上,古鎮小巷像是迷宮般柳暗花明,最後都通往主街。
 
路過別人家門口,爐上正燒著數百年的灶火,等待家人團圓用餐。

 

 

接近晚餐時間,城裡的人開始多起來,外地的遊子也帶著妻小回來古鎮探親。
 

 

街上各形各色的和平豆腐已經燒製滷好,也有剛做好的和平包?,米糰裡頭包著香菇、筍子等鹹香餡料,是別處吃不到的古鎮味道。

住在這裡的司馬尚書不在,豪宅內的後人燒著千年灶火,過著和平生活,老街上怡然故我。走過青石的街道,一隻小花狗搖著尾巴跟過來,停在大門口目送我們一行離開...

 

 

“帶不走的安然時光,是我們在武夷山留下的一抹鄉愁...”
 


附上古鎮街道地圖,若經過武夷山,不妨來古鎮走走!

【交通路線】
●動車抵達「武夷山東站」←查看地圖。至旁邊汽車站搭乘直達車
●邵武直達車抵達「邵武市公交車站」←查看地圖。
●轉乘邵武1路、2路、10路、15路都可前往「和平古鎮」←查看地圖。
(本圖文授權僅限「秘境體驗師」網站使用,未經許可禁止重製轉載)